行業新聞
您目前在:
首頁   關于天翔   新聞中心   行業新聞

2014年中國汽車行業新出臺政策匯總一覽

2014-12-31 17:22:18

1.png       

      2014年對于整個汽車行業來說有效是不平靜的一年,這一年,國家各種有關汽車新政的出臺將我國汽車行業的“行規”進行了一次大的洗牌,這些政策在一定程度上改變了我國汽車行業發展的節奏以及方向,將我國汽車領域帶入了一個嶄新的階段,今天,就讓我們一起來看一看,2014年我國都出臺了哪些新的政策。

      ●二手車評估政策出臺

      隨著我國汽車保有量的大量積累,二手車市場的不斷升溫已經成為了“汽車進化論”中的必然產物,然而,由于二手車自身的特殊性,致使消費者在購買時無法對車況進行準確的判斷,因此,作為二手車交易過程中的重要環節,二手車鑒定評估已經成為了消費者在購買二手車時的重要參考。

2013年12月31日,國家質檢總局、國家標準委正式發布了《二手車鑒定評估技術規范》,這一標準于2014年6月1日起開始實施。根據《規范》,二手車在售出前將由第三方認證機構進行檢驗,檢驗之后將發放認證標志,并附有詳細的“體檢表“,很大限度的解決二手車信息透明化問題。

      ●買優惠車可享"實時核定"購置稅

      從2014年1月1日起,國稅總局宣布實施“實時核定每輛應稅車輛很低計稅價格”,依托電子信息平臺,自動采集每輛車的價格信息,核定、下發很低計稅價格。這也意味著如果消費者購買的是一輛大幅降價的新車,那么就可以比以往節省一大筆稅費。

      不過需要注意的是,新政策并不意味著所有購買了降價車的消費者都能享受少繳稅款的“福利”。如果只是少數汽車經銷商搞短時的促銷,或降價處理尾貨,或出售一些展廳車、試駕車或運輸過程中遭遇碰撞的車輛,而實際上新車廠家的很低計稅價格沒有變化,那么車主所繳納的稅款并不會少。

      ●老舊汽車報廢標準出臺

      2月10日,財政部、商務部發布了《2014年老舊汽車報廢更新補貼范圍及標準》。根據新標準,今年老舊車更新的補貼范圍比去年更大,不過部分提前報廢的老舊汽車提供補貼金額仍為1.8萬元。相比2013年政策,2014年新政顯得更加苛刻,不但繼續把享受補貼的車型限定在了10年≤使用年限

      ●“新消法”實施

      經過曠日持久的征求意見,以及經年累月的修訂完善,有著20年歷史的消法終于完成了 次大修。新修訂的《中華人民共和國消費者權益保護法》(以下簡稱"新《消法》")于3月15日正式實施。根據“新消法”規定,消費者自接受商品或者服務之日起六個月內發現瑕疵,發生爭議的,由經營者承擔有關瑕疵的舉證責任。

      這一規定的實施,讓以往總被認為在汽車消費上是弱勢的消費者一方獲得了“權力反轉”,例如,消費者在訴訟時,只需將身份證號、銀行賬號和質量問題發送給消費者組織,由消費者組織對車企進行公益訴訟,這種公益訴訟因為參與者眾,一旦勝訴,廠家將面臨著前文數字般的賠償,可以給廠家很大壓力,這樣也在無形中降低了消費者的維權難度,鼓勵了消費者的維權信心。

      ●禁售國三柴油車

      2014年4月23日,工信部發布公告稱,為落實《節能減排“十二五”規劃》和《大氣污染防治行動計劃》,促進大氣污染防治,減少汽車尾氣排放,2014年12月31日廢止適用于國家第三階段汽車排放標準(以下簡稱國三)柴油車產品《公告》,2015年1月1日起國三柴油車產品將不得銷售。屆時,柴油車排放將多方面升級到國四標準。

      ●新車免檢政策出臺

      5月16日,公安部、國家質檢總局聯合公布了《關于加強和改進機動車檢驗工作的意見》,根據《意見》,自2014年9月1日起,小型私家車6年內每2年檢驗1次,6至15年每年檢驗1次,15年以后每半年檢驗1次。試行6年以內的非營運轎車和其他小型、微型載客汽車免檢制度,每2年需要定期檢驗。

私家車6年免檢,顯然對車主而言便利了不少,而使用僅6年時間內的汽車,其實也屬于壯年,確實沒有2年上線檢驗的必要,因此對于廣大的車主來說的確是個利好的消息。不過值得注意的是,并非所有的車輛都能享受到這一政策,此次公布的免檢車型中不包括越野車、小型微型普通載客汽車、重中型貨車這種類型的車輛。而一些想要借此免去上牌麻煩的車主也要失望了,目前新車上牌前還是必須到檢測場檢驗外觀、拍照、拓號。

      ●國務院免征新能源車購置稅

      7月9日,國務院總理李克強主持召開國務院常務會議,會議決定,自2014年9月1日至2017年底,對獲得許可在中國境內銷售(包括進口)的純電動以及符合條件的插電式(含增程式)混合動力、燃料電池三類新能源汽車,免征車輛購置稅。

有業內人士透露,隨著這一政策的打開,國家還將出臺一系列推動新能源汽車發展的政策組合拳。據中國汽車工業協會統計,今年前10個月,我國新能源汽車累計生產4.70萬輛,同比增長近5倍,因此,盡管和傳統汽車相比,目前新能源汽車的發展仍屬“理想很豐滿,現實很骨感”,但是隨著新能源汽車的戰略規劃已經進入政策落地階段,充分說明了國家對于新能源車戰略的積極態度。

      ●公車改革方案實施

      每年支出數以千億元計、占到“三公”經費六成以上的公車消費一直是“三公”改革的重頭戲,而其中呼聲很高的就是關于“車輪上的浪費”,對此,7月16日,由中共中央辦公廳、國務院辦公廳印發了《關于多方面推進公務用車制度改革的指導意見》和《中央和國家機關公務用車制度改革方案》向社會公布。根據《改革方案》,在取消一般公務用車后,對參改的司局級及以下工作人員將適度發放公務交通補貼,自行選擇公務出行方式,在北京市行政區域內公務出行不再報銷公務交通費用。

     《改革方案》同時明確,在取消一般公務用車的同時,保留必要的機要通信、應急、特種專業技術用車和符合規定的一線執法執勤崗位車輛及其他車輛。

      ●工商總局:叫停汽車品牌經銷商備案

      8月1日,國家工商行政管理總局發布了《工商總局關于停止實施汽車總經銷商和汽車品牌授權經銷商備案工作的公告》,宣布自2014年10月1日起,停止實施汽車總經銷商和汽車品牌授權經銷商備案工作,從事汽車品牌銷售的汽車經銷商(含總經銷商),按照工商登記管理相關規定辦理,其營業執照經營范圍統一登記為“汽車銷售”,已將營業執照經營范圍登記為“XX品牌汽車銷售”的汽車總經銷商和汽車品牌授權經銷商,可以申請變更登記為“汽車銷售”。

      在傳統的汽車品牌銷售模式下,很容易形成市場資源的壟斷,造成經銷商的隨意加價,這種類似于“汽車大賣場”的形式出現,迫使眾汽車品牌“正面交鋒”。而競爭者一多,難免會形成市場調節,價格當然也不再是商家一方說了算。這種服務性的規范不僅源自激烈的市場競爭和消費者的不滿,同時也得益于賣場的規范化管理,因此,對于消費者來說,這是很喜聞樂見的局面了。

      ●首批免購置稅新能源車公布

      8月29日,國家工業和信息化部、財政部正式發布了 批《免征車輛購置稅的新能源汽車車型目錄》,確定了首批符合國家扶植標準的新能源汽車名單。

對于普通消費者而言,衡量一個政策的好壞,很終的落腳點在是否能從中得到真正的優惠和用車生活的提升。減免購置稅后,以一輛10萬元左右的汽車舉例,減掉購置稅10%,價格能再降一萬多元左右。加上財政補貼,消費者確實能獲得一定的優惠。特別是在像北京、上海這樣,有支持政策,配套設施也正在完善的地區。但,在中國更多城市,充電設施尚未普及、續航能力仍待進步的當下,消費者對于新能源產品的種種擔心仍難消除,因此,在許多業內人士看來,免除購置稅或難以大量推動銷量增長。

      ●《外商投資產業指導目錄》修訂稿征詢

      11月4日,國家發展改革委發布了《外商投資產業指導目錄》修訂稿,公開向社會征求意見。在本次《目錄》修訂稿中,汽車整車制造被劃歸到了限制外商投資的類別當中,而此前屬于限制類的新能源關鍵低部件則被納入了鼓勵類。

      在此次《目錄》的修訂稿中,雖然此前一直備受爭議的整車合資企業股比仍被列入限制外商投資的類別當中,但是國家在新能源汽車領域的放開,也被一些業內人士認為是國家放開汽車整車制造合資股比的先行嘗試。

      ●平行進口或將放開

      11月6日,國務院發布《國務院辦公廳關于加強進口的若干意見》,明確要進一步優化進口環節管理。其中包括調整汽車品牌銷售有關規定,加緊在中國自由貿易試驗區率先開展汽車平行進口試點工作。

隨著國務院的明確表態,上海自貿區平行進口車試點工作也將加速推進。商務部有關負責人也表示,商務部將積極支持上海自貿區開展平行進口試點,為創新進口汽車銷售模式、完善汽車消費管理制度進行有益的探索。隨著越來越多的貿易商取得直接從國外進口汽車的資格,國內消費者可能會獲得真正的實惠。

      ●四部委聯合發布《關于新能源汽車充電設施建設獎勵的通知》

      11月25日,財政部、科技部、工信部、發改委聯合下發《關于新能源汽車充電設施建設獎勵的通知》,中央財政擬安排資金對新能源汽車推廣城市或城市群給予充電設施建設獎勵,其中對京津冀、長三角和珠三角地區城市的很低獎勵為2000萬元,很高獎勵達到1.2億元。

      但是,由于該《通知》對于推廣城市進行了一定的推廣目標設定,獎勵資金直接與新能源汽車推廣數量掛鉤,且獎勵資金由地方政府統籌用于充電設施建設運營、改造升級、充換電服務網絡運營監控系統建設等領域,不得用于新能源汽車購置補貼,因此如何讓消費者買賬,還將是個不小的難題。


欧美一级A片视频免费放_免费一A片在线播放_免费人成A片在线观看18高清_日本满级搞黄网站